大碶街道自創“小喇叭工作法”。1000個小喇叭每天早上6點在各微網格準時響起,網格員走街串巷喊話,動員群眾按時定點完成核酸檢測采樣。
網格長貝九良為群眾運送相關物資,推動“硬”防疫+“暖”服務行動。
微網格工作人員在核酸采集現場做好人員分流工作。
大碶街道編制了微網格疫情防控手冊,指導微網格員推動工作。
時間來到嶄新的一年,揮之不去的疫情卻仍是籠罩在全球上空的陰霾。
如何提升常態化精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能力,如何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阻斷疫情傳播蔓延?在接連面對“遭遇戰”的北侖區,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和探索。
疫情防控的北侖速度背后,有一個個活躍在村社一線的“微網格”,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遭遇戰阻擊戰殲滅戰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更小更細更精準
疫情倒逼,不斷扎緊“微網格”
即使時隔近一個月,北侖區大碶街道城灣村的年輕黨員陳娜依舊對年初的那場疫情記憶猶新。
其所在的大碶街道是北侖的工業核心區,壓鑄模具、新能源汽車配件產業集聚,現有工業企業4000余家,被譽為“中國模具之鄉”。
與此同時,在105平方公里的區域里,有戶籍人口6.3萬人、流動人口約15.4萬人,村居混雜、外來人口倒掛、人口結構復雜等情況比較突出。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密接人員如何管控?生活物資如何保障?核酸檢測如何有效推進?群眾情緒如何安撫?對于直接面對群眾的基層黨員干部來說,他們沒有退路,只有高效有序地執行,才能和疫情的二次傳播“搶時間”。
“工作量實在太大了。全街道33個行政村、14個社區,即使每個社工、村干部三頭六臂,依舊會存在運轉不夠迅速、周轉不靈等情況。”大碶街道黨工委負責人坦言,發生在身邊的疫情確實是對基層社會治理和組織能力的巨大考驗。
細化,細化,再細化!落實,落實,再落實!
在原先九峰山片區試點墻門防疫“微鐵桶”的網格基礎上,大碶街道早在去年就構建起“街道—片區—村(社)—黨員+網格”四級聯動抗疫作戰體系,在原有社會治理網格的基礎上細分出272個“微網格”,配備1807名黨員骨干,聯系總戶數25381戶,精準拉起疫情防控網。
這一次,街道繼續根據實際情況,強化綜合信息指揮中心的“中樞”作用,健全“街道—村社—網格—微網格—戶”五級防護體系,按照200至300人的規模,全域劃分1010個微網格,聯系群眾21.7萬人,每個微網格采取“1+3+2”模式,即配置1名微網格長、3名微網格員和2名志愿者(其中微網格長黨員占比超過40%)。
年輕黨員陳娜是城灣村第二網格(新村三組)的微網格長,她的微網格內,戶籍人口182人、88戶;流動人口16人、4戶。
考慮到網格里老人比較多,對手機操作不夠熟悉,在入戶排摸網格內人口底數的同時,她建立了網格工作群,幫助老年人在云醫院上配藥,協助村民用“小6買菜”采購物資,快速匯總村民在群中提出的各項訴求,運用接龍小程序為村民配發防疫物資。
此外,陳娜主動發揮方言優勢,不僅當好宣傳“小喇叭”,線上不定期宣傳防疫知識、疏散人群,還線下講起了寧波方言版的順口溜,走村入戶滾動宣傳,讓防疫宣傳更加精準到位。
無物業小區陽光麗庭業委會主任林昌杰,也是在這個時候成了巖河片區微網格員,主動加入陽光麗庭門口停車場核酸檢測點的服務工作,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從早晨5點到中午12點,在核酸檢測現場總能見到他維護秩序的身影。“看到醫護人員、公安干警、社工、志愿者等辛苦堅守在寒冷一線,守護百姓的安全和健康,作為一名黨員,這也是我應盡的一份責任和義務,希望能夠為家鄉抗疫工作出一份力、盡一份心。”他說。
大碶街道黨工委負責人表示,乍看上去網格變小了變密了,實際是基層村社整個運轉的效率和精準度提高了,在疫情防控的“最后一米”,真正把黨委政府的指示要求第一時間落實到位,同樣也讓群眾的各種應急訴求第一時間被聽到被看到,可謂“一舉多得”。
務實管用暖人心
全域推廣,既嚴格又有溫度
“媽媽,你的眼圈黑得像大熊貓!”因為疫情連續十天沒有見面,林子彧小朋友的第一眼看到的是媽媽滿臉的憔悴。作為微網格員,橫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主任曹紅艷從接到上級通知的第一天,就匆匆趕到社區堅守崗位。疫情暴發的頭幾天,她和同事更是24小時駐守社區,及時轉達上級通知,嚴格執行各項任務。
就連負責黨群服務中心衛生的楊阿姨都看得心疼:“小曹總是第一個沖在前面,搬運沉重的保溫箱,一個個小區運送工作人員的午餐。但每當我收拾餐桌的時候,總看到她最后一個吃飯!”
人員排摸、核酸檢測、秩序維護、服務保障……面對疫情遭遇戰,每一項具體任務都需要人力物力的有力支撐保障,一旦有疏漏,后果不堪設想?;鶎右痪€人員不足、捉襟見肘的問題隨之浮出水面。對此,根據硬核管控工作要求,“微網格”模式迅速在北侖全域推開。
在原有672個執行網格的基礎上,北侖以50至100戶細分出4477個微網格:在行政村,原則上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基本單元劃分微網格;在城市社區,原則上以樓幢(樓道、樓層)為基本單元劃分微網格;商業街區、商務樓宇、學校、醫院、辦公大樓(大型文體場所)等,根據實有人員單獨設置微網格。工業社區根據企業數量、空間布局、員工數量合理劃分微網格。不在工業社區的企業、個體工商戶,由街道黨工委統籌納入微網格管理。
在全區層面,制定《關于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微網格工作機制的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壓緊壓實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微網格疫情防控責任的通知》等文件,發放微網格疫情防控明白書,嚴格按照封控區“區域封閉、足不出戶、服務上門”,管控區“只進不出、人不出區、嚴禁聚集”,防范區“強化社會面管控、嚴格限制人員聚集”的不同疫情防控要求,針對性指導街道做好微網格設置、微網格力量配備、組織協調體系建設、防控工作任務部署等工作,對網格內疫情防控做到心中“一本賬”、嘴上“一口清”。
不僅有了更加細分的網格,還統籌配備了更為強大的力量。通過整合資源,各地配齊配強“1+3”微網格團隊,即1名微網格長為主負責人,3名以上微網格員為成員的微網格“疫情防控管服團隊”。
同時,突出“三區”不同配備,封控區、管控區每個微網格配備街道區管領導干部、區機關干部、街道干部、村社干部、公安干警、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或樓道長和志愿者等6至8名;防范區及其他區域每個微網格配備村民小組長或樓道長、黨員干部、志愿者等3名,整合各方工作力量19670人,僅封控區就下派區直機關干部723人。
更加充裕的人手,更加精準的對象,從而讓更加暖心的服務成為可能。在疫情形勢最為嚴峻的新碶街道,緊急開通紅領熱線助醫助餐助行,動員“小6買菜”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服務保障。大港工業社區更是緊急上線“供應鏈超市”3.0版,以大數據方式迅速排摸企業需求,進行防疫資源高效精準整合,10個微網格實現500多家企業10萬員工有序防疫。
送醫送藥送食物……面對轄區老年人口多、出入受限等情況,郭巨街道峰南社區黨委書記林海云嚴格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驅車來回40公里,將因患皮膚癌剛結束化療的史婆婆接回了家,面對史婆婆的感謝,他回復了這樣一句話:“不用謝,我們都是自家人。”
數字賦能更智能
平戰結合,社會治理大升級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平穩運行、建設發展的根基,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更是新時代的重要命題。能否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的現代化,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福祉,也考驗著基層治理者的智慧。
疫情防控,就像是一場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考”。疫情面前,各地政府部門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和具體實施情況直接關系到當地的疫情防控成效,彰顯著各級地方政府社會治理水平和能力孰高孰低、孰優孰劣,必須更加及時地推動公共治理結構朝現代化轉型。
“大腳板+大數據”,正是北侖“微網格”之所以能夠行之有效的重要底氣。
北侖區全面依托“寧波市基層社會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建立“網格發現上報、指揮室分流處置、區中心分析研判”涉疫事件閉環處置流程,一級涉疫事件上報即處置辦結,二級涉疫事件上報6小時內處置辦結,三級及以上涉疫事件實施智能分析及標簽自動化,以一小時一次自動推送釘消息的方式,提醒指揮平臺及時處置辦結,確保每日16時前當日涉疫事件全部處置辦結。
與此同時,當地優化三區重點區域全景監控,區、街道充分利用“雪亮工程”“智瞰大碶”視頻監控發現問題,點對點跟蹤督促問題整改,累計巡查點位19513次,針對封控區未落實“足不出戶”規定、人員聚集、小門管控、流動攤販、密集場所管理等問題,下發856件緊急督辦件全部整改到位。
在數字化賦能的背景下,扁平化的指揮體系和協同高效的應急管理也成為可能。
北侖區制定《關于北侖區“141”體系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加快建立“微網格—網格—村社疫情指揮部—街道綜合信息指揮室—區綜合指揮中心—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疫情防控提級指揮和扁平化管理體系,從常態化防控待戰隨時轉到應急防控戰時狀態,構建微網格疫情防控應急處置指揮體系。
面對各類問題,當地以“樓道微網格”“村民小組微網格”“企業微網格”為疫情防控最小單元,圍繞社會硬管控、違規違法行為查處、物資保供等工作,微網格、街道綜合信息指揮室和公安、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商務等部門形成聯動,及時進行信息互通、聯動處置、及時反饋,確保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停”下來、“靜”下來、“穩”下來。
年初疫情期間,北侖全區440個小區850個小門落實防疫措施,“三區”巡邏力量近2萬余人次,勸離戶外3人以上集聚人員713人次,查處疫情期間違反治安管理規定案件51起、行政處罰106人,關停713家KTV、酒吧、足浴等行業場所,勸停經營戶812家,勸離流動攤販749起。
同時,該區以街道為單元建立微網格力量工作群2992個,對群眾反映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微網格長不能答復解決的,上報所在村(社區),如遇到緊急、重大問題,村(社區)直接反饋至區社區管控組協商解決,實現“指令一貫到底,問題閉環管控”。
“經一疫,長一智。我們既要以平戰結合的目標要求,理順協同機制聯動機制管理體系,同時又要根據數字化改革的成果條抓塊統,補齊短板,針對疫情發生的問題進行解決和提升,確保關鍵時刻頂得上用得好,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北侖區委政法委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