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波市教育局印發《關于深化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規范”和“提升”兩個角度深入貫徹“雙減”精神,回應社會急需順應民生期盼,推動義務段學校課后服務從“有”到“優”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通知》在課后服務時間、服務內容、服務機制、服務保障等四個方面提出具體意見。
做“優”
三大機制守牢育人的主陣地
建立準入退出機制。要求每一所學校建立課后服務課程開發與審查機制,在遴選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時,教育行政部門也應對相關課程進行審查;培訓機構出現服務水平低下、惡意在校招攬生源等問題的,可啟動機構清退工作。
建立師資共享機制。市教育局素質教育“五中心”積極統籌體育藝術專門學校等優質素質教育資源,提供系統化的素質提升和拓展課程;鼓勵集團化學校和城鄉教育共同體學校間師資共享,開設同步課堂;鼓勵區縣(市)教育局積極發動社會專業人員共同參與課后服務,統籌組織區域內優秀教師到師資力量薄弱的學校開展課后服務。
建立督導評價機制。由市教育督導評價部門對各區縣(市)開展課后服務總體情況進行定期評估,各區縣(市)教育局負責對區域內學校層面的評價;建立定期檢查和督導通報機制,公布課后服務負面清單,對制度不健全、拓展課程未開展、課后服務時間違規集體授課、分快慢班教學和參加校外學科類培訓學生比例較高的學校等進行通報;定期發布各地校可推廣復制的優秀案例。
創“新”
四大保障優化“雙減”服務體系
數字化課后服務全面優化。要求各地校充分發揮數字資源優勢,探索應用線上課程創新課后服務的方式與機制,滿足學生多元學習需求;市教育局建設和推廣應用課后服務綜合管理、作業統籌監管和中學生在線答疑服務系統,實現選課、考勤、統計監測的數字化管理。
“一校一案”提升課后服務滿意度。堅持“一校一案”動態管理,要求各中小學校結合辦學特色,充分考慮本校學生學習和成長需求,制訂課后服務具體實施方案,并不斷完善,持續提升課后服務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家校協同共育凝聚“減負”共識。建立市、區兩級家長成長學院,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理性確定孩子成長預期;要求中小學將家庭教育指導作為教師業務培訓的內容,并創新家庭教育課程體系,密切家校溝通。
區域統籌協調保障高質量推進。要求各區縣(市)教育局負責協調相關部門,落實課后服務經費保障,統籌區域教育資源,拓寬課后服務渠道,堅持五育并舉,努力構建輕負高質的區域義務教育良好生態。
落“實”
兩大規范回應民生“急愁難盼”
規范課后服務時間。關注學生身體健康,推遲小學一二年級上課時間,義務段學校不得以各種理由變相要求全體學生提前到校,也不得拒絕有特殊情況的學生適當提早到校,對提前到校的學生,學校要“向前”做好早托服務;關注少數家長“剛需”,“向后”落實延時托管服務,學校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延時托管,跨班級、跨年級集中看護;著眼學生全面發展,減輕家長負擔,要求有條件的學校提供非教學日托管服務,鼓勵服務“向外”延伸,在雙休日、寒暑假組織學生走進校外研學基地、勞動教育基地等場所。
規范課后服務內容。明確要求義務段學校每天至少安排一個小時左右的基礎托管服務,引導學生自主安排整理課堂筆記、做作業、預習、偏科補救、興趣探究等內容,促進學習習慣的養成,保證小學生和參加晚自習的初中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明確在基礎托管之外,提供素質拓展服務,要求學校以在職教職工為主體,整體設計素質類拓展課程,菜單式供選擇;支持因材施教,允許初中高段在課后服務時段開展基于學科的分層輔導和拓展提升,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鼓勵推行“無作業日”,該日的課后托管全部提供素質拓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