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上的民宿與雪景融為一體。
慈溪村落民宿獨具特色。
春節期間,民宿成為許多市民和游客“微度假”目的地。(張正偉 攝)
藏身古縣城的慈城民宿年味十足。
獨具漁家風情的寧波民宿很有吸引力。(強子 攝)
寧海前童的民宿古風撲面。(繆軍 攝)
寫對聯、包餃子,漫游古村;觀湖景、吃船宴,品位宋韻;結伴海邊,聽潮觀浪、逐樂沙灘……今年春節長假,四明山“杮子紅了”、東錢湖“重逢·1936”和象山的“飲海三灣”“潮煙里”“樸舍”等濱海民宿賓客盈門,許多市民和游客住在民宿賞風景、品美食、體驗過年風俗,享受難得的休閑風光。
既有與鬧市比鄰而立的精品民宿,又有藏身山林的村落民宿,更有眾多民居改建而成的客棧。如今的寧波,各種風格的民宿比比皆是,點綴在山林湖海、鄉村城市,既滿足了人們出游住宿之需,同時又成為人們追求輕松、愜意生活的新選擇。
早些年,提及浙江民宿集聚地,人們記住的是湖州莫干山、麗水松陽、杭州西溪等地,而寧波鮮有耳聞。但是經過近年來高端引領、品牌推動、集聚發展,寧波民宿的數量和品質已經悄然走到了全省乃至全國前列。據最新公布的2021年度浙江省等級民宿和文化主題(非遺)民宿評定結果,寧波獲評1家白金宿、4家金宿、3家銀宿。其中,金宿、銀宿獲評數量全省最多;象山“玖悅初見”民宿更是在僅設三席的白金宿評選中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全市登記在冊的民宿超過1700家,床位數量3.2萬余間。其中等級民宿99家、葉級客棧58家、民宿集聚區65個。據統計,2021年,全市民宿累計接待游客逾705萬人次,同比增長13%;實現營業收入12.58億元,同比增長近20%。
從寥寥無幾到星羅棋布,從品質一般到顏值出眾,從默默無聞到強勢“出圈”,寧波民宿產業厚積薄發、后來居上的秘訣何在?
秘訣一: 政策“扶一把”,讓民宿穩步起航
破舊的老倉庫改造成“橘居”,廢棄的輾米廠蝶變特色民宿,自有宅基地上打造網紅客棧……走進象山,一處處獨具特色的民宿進入人們的視野。據悉,象山的民宿數量和床位數目前均居全市第一,占比超過65%。
三年前,象山在省內率先開展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打破宅基地、公有建筑等不能建民宿的堅冰,一下子打開了象山民宿發展的資本空間。如今僅在石浦鎮沙塘灣村,就有沙塘靜灣、潮煙里、海上牧心、玖悅初見等多家精品民宿,全村正在通過招商打造“民宿經濟億元村”。
六七年前,民宿在寧波還是新鮮事物,在政策支持上也不知從何入手。其中僅政策上的諸多“禁區”,就讓許多人知難而退。為了幫助民宿開辦者穩步起航,從2015年開始,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鄉村旅游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民宿經濟發展推進農旅文深度融合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促進精品民宿培育和民宿集聚發展為重點,全面推進鄉村旅游轉型升級和民宿經濟提質擴量。各區縣(市)和相關部門也把民宿作為推進旅游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通過政策促進,推動民宿與鄉村振興、農旅融合、城鄉統籌共同發展。
近年來,市文化旅游部門還加快政策引導,加大對民宿發展的資金支撐力度,聯合市財政部門制訂下發了《寧波市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符合條件的民宿給予每張床位1000元至2000元的補助,對等級民宿分別給予10萬元至20萬元不等的補助,葉級客棧也可獲得5萬元至15萬元不等的補助。
此外,近年來,我市相關部門和部分區縣(市)改革攻堅,簡化民宿(客棧)營業許可申領和審批手續,為民宿準入提供政策支撐。象山僅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一項,就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5400畝、閑置農房5.3萬平方米,引進、開發鄉村度假及高端民宿項目12個,總投資逾2億元。
秘訣二: 布局“統一把”,推動民宿百花齊放
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獲悉,在2021年度浙江省民宿認定中,寧波除了新增30家等級民宿外,還誕生了5家文化主題民宿和非遺民宿。其中,海曙區龍觀禪那主題民宿和寧海嵐月山房就是以傳承寧波傳統的曲藝和木雕等非遺文化而為市民和游客所熟知。而江北“家春秋”“慈舍”和鄞州“集合里”等民宿,很好地把古城古渡文化與休閑文化融入鄉村與城市,而在省級文化主題民宿評選中榜上有名。
立足區域特色,挖掘文化內涵,走好差異化發展之路。近年來,寧波民宿在發展過程中強調規劃先行,布局上“統分結合”,競爭中“百花齊放”,避免了同質化競爭,發展前景喜人。
謀好“戰略圖”。將扶持民宿產業發展融入市委、市政府推進鄉村振興、全域旅游發展等重點工作,引導各地科學合理布局民宿發展,先后打造了“樹蛙部落”“玖月初見”等一批廣受歡迎的高端網紅民宿,培育了家春秋、沙塘靜灣、奇遇谷等一批精品等級民宿,推動建成了大堰、柿林、沙塘灣、沙地等一批民宿集聚區和農家樂休閑度假村,形成了山、海、湖、景、村等五大區域特色的民宿產業集聚區。
繪好“文旅畫”。依托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著力推動全市歷史文化、名人文化、藏書文化、非遺文化、傳統手工藝文化等與民宿深度融合。如:象山縣民宿經濟促進會發布《海洋漁文化主題民宿基本要求》團體標準,組織民宿和非遺傳承人開展“聯姻”,用非遺提升民宿內涵。海曙區龍觀禪那、寧海縣嵐月山房以甬劇和泥金彩漆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民宿等形式被評為浙江省首批非遺主題民宿。江北區家春秋、慈舍和鄞州區集合里美學民宿被評為浙江省首批文化主題民宿。通過“民宿+文化”,為民宿添妝上彩,帶給游客全新的生活體驗。
考出“好篇章”。以開展民宿(客棧)等級評定為抓手,以《浙江省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和《寧波市特色客棧等級劃分規范》為依據,每年組織專家對全市各類民宿建設和發展情況進行綜合考評和實地驗收,評選和推薦一批等級民宿和葉級客棧,通過典型示范,帶動全市民宿品質整體提升。通過高品質民宿的培育,倒逼鄉鎮(街道)推動旅游交通、公共服務設施設備的改善,帶動了鄉村整體環境的美化。
秘訣三: 平臺“托一把”,助力民宿發展可持續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推動民宿產業發展為突破口,加快生態優勢轉化,努力把民宿經濟培育成農村富民產業、鄉村振興抓手。目前,民宿產業已經帶動農村就業逾8萬人,占全市農村從業人員的20%。
為了讓民宿實現整體可持續發展,我市相關部門從平臺經濟上尋找突破口,通過各類平臺載體為民宿產業引人、引智、引流。
我市成立了民宿經濟發展協調小組,明確各區縣(市)承擔民宿經濟發展主體責任;成立市民宿經濟促進會和市精品民宿聯盟,推動全市民宿經濟有序、良性、優質發展,促進民宿企業集約化、合作式經營。“通過平臺建章立制、聚沙成塔,寧波民宿產業進入了資源優化、品質提升、競爭有序的良性循環。”國家相關民宿行業專家這樣評價。
市文化旅游主管部門還搭建智力平臺,為寧波民宿產業“引進來”“走出去”打開格局。2020年,我市成功舉辦了“我和我的民宿”首屆全國民宿主人大會,與來自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民宿主人分享經營心得、共話民宿發展。此后幾年還持續舉辦系列民宿產業發展高峰論壇,邀請國內外知名行業大咖、投資商、民宿經營者共同探討民宿發展方向。
此外,我市相關部門還積極開展鄉村旅游提升、景區村莊創建、民宿管家等各類培訓,為民宿經營者提供學習、提高的機會。組織編印的《寧波民宿產業藍皮書》系列叢書,深入剖析寧波民宿行業特點、發展趨勢和實踐經驗,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謀,為民宿主人提供遵循,為投資者提供借鑒;搭建營銷平臺,走進上海、南京、蘇州等周邊地區組織召開民宿項目推介會、招商會,擴大寧波民宿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寧海啟用“寧宿”統一品牌,全方位、全過程、全域化統籌民宿經濟發展,“戶戶有特色、處處見匠心、時時能體驗”的寧海民宿區域公共品牌漸入人心。
“從待字閨中到破繭成蝶,寧波民宿產業成功‘出圈’,既是政策支撐、政府推動、產業規劃、整體營銷立體作用的結果,也是整個產業厚積薄發的必然。”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寧波民宿要走得更遠、站得更高,還需不斷祭出高招、絕招,進一步從頂層設計著手,推進農旅文深度融合和民宿集聚化、品牌化、智慧化、規范化發展。
在寧波文化旅游“十四五”規劃中,培育文化旅游與農、林、漁融合發展新業態,積極開展美麗鄉村綜合體試點,持續推動特色民宿游是一大重點。《規劃》提出,未來幾年,寧波將以奉化大堰、溪口,象山墻頭、茅洋,江北慈城,鄞州橫溪,余姚大嵐等一批民宿經濟特色鎮村為重點,引導全市民宿品質化、主題化和個性化發展,形成古鎮古村文化養心類民宿、濱海臨山面湖的環境體驗類民宿、創意設計特色體驗類民宿等民宿產業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