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勁帆滿圖新志,砥礪奮進正當時。區委一屆四次全會提出,要全面奮進高水平建設“數智臨平·品質城區”,在大抓落實中奮勇爭先、開創新局。近日,本報記者就如何貫徹好區委一次全會精神專訪了崇賢街道黨工委書記葉敏。她表示,崇賢街道將搶抓杭州亞運機遇,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和大運河科創城建設為契機,聚焦“高水平建設‘五大崇賢’總目標”,開展“六大活動”,扛起高質量發展崇賢擔當。
用“活”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
近日,在崇賢街道鴨蘭村文化禮堂,歡快嘹亮的嗩吶聲中,一場熱鬧非凡的“云春晚”正在精彩上演。舞蹈、歌曲、快板……形式多樣的節目融入到“亞運”“宋韻”“運河”和“薪火”四個主題篇章中,并在當代數字技術的助力下,將延續九十余載、被賦予新的時代因子的紅色精神通過網絡傳遞出去,給在外過年的游子呈現了一場富有崇賢特色的文化盛宴。
鴨蘭村是原杭縣農村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是臨平的紅色地標,“鴨蘭精神”更是近百年來推動臨平不斷向前的精神動力。近年來,崇賢街道充分運用“紅色根脈”的資源優勢,提煉“鴨蘭薪火”,厚植文化土壤,完成中共鴨蘭村支部舊址一期提升改造,實施獨山三烈士墓綜合保護等項目,在深挖紅色歷史的同時,將紅色名片進一步擦亮。
同時,為了在用活紅色資源的同時守好紅色根脈,崇賢街道結合“周三夜學”“先鋒課堂”等平臺,以“活動+教育”為載體,引導黨員干部深入黨史學習教育,并以實施“干部能力大提升”“黨員素養大提質”等方式抓好機關干部、村社干部、廣大黨員三支紅色隊伍的建設,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
“2022年是臨平區‘大抓落實’年,我們街道、村社的各級干部也會將紅色精神植入到日常工作當中,以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工作舉措來推動工作見實效,在新時期更好地傳承和弘揚鴨蘭的紅色精神。”葉敏說道。
謀劃城鄉發展提升城鄉品質
基礎環境一直以來是限制崇賢街道區域發展的難點,為助力臨平區高水平建設“數智臨平·品質城區”,街道著力破解發展瓶頸,狠抓綜合環境整治,在城鄉品質提升中交出高分答卷。
2021年,街道共拆除違章建筑13.1萬平方米,完成率達105%;完成上級交辦整改的各類環境問題3808件,整改率達100%。此外,交通路網、雨污分流、景觀打造、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持續加強,并成功創建新時代美麗城鎮建設省級樣板。
與此同時,街道有序開展了第一輪美麗鄉村擴面和獨山新苑環境提升行動,高標準建設沾橋1510美麗鄉村示范村,為下一輪美麗鄉村建設打造樣板,為以農文旅融合推動鄉村振興的規劃打下基礎。2021年,崇賢街道還與區交通集團深化合作,通過村級留用地額度換房產的形式發展壯大村級經濟,在實現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優化配置的同時,進一步推動農村集體資產資源保值增值和農村發展穩定,筑牢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
葉敏信心滿滿地表示:“2022年,我們會繼續做好美麗崇賢、幸福崇賢、實力崇賢、文化崇賢、平安崇賢的‘五大崇賢’建設,將區委區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在崇賢抓好落地。”
狠抓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1年,崇賢街道預計完成財政總收入21.53億元,同比增長49%。同時,在農業生產總值、規模工業銷售產值、工業增長值等方面均實現增長。交出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績單的背后,是近年來街道持續深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步伐的成果。目前,崇賢街道新增華紡布藝等“零土地技改”項目5個,總投資3.2億元的益海嘉里智能化配送中心項目已基本建成,總投資1.5億元年產2.5萬噸的益海嘉里智能化食品深加工項目開工建設。另外,淘汰落后產業,盤活有效空間,街道累計關停、整治“低散亂”企業45家。
“一方面,我們會進一步優化我們的公共配套設施,包括對路網進行梳理、城市精細化管理等等。另一方面,我們會在優化企業服務上下功夫,通過“專班化”服務等形式來進一步服務好企業,打造出崇賢商貿經濟的特色和品牌。”葉敏表示,“我們將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穩步推進工業項目和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同時,街道大力推動傳統經濟智能化改造,建立“小升規”“國高新”“省科小”培育庫,成功申報“國高新”企業29家、評定省科技型中小企業33家;實施“機器換人”智能化項目9個,引領數字經濟和新制造業“雙引擎”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