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杭州部分行政區劃優化調整,錢塘區正式設立,實行功能區、行政區“區政合一”體制,這也意味著錢塘新區將作為一個經濟功能區,與行政區長期同時存在。
區委一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必須始終牢記產業是錢塘的立區之本。面對新時代新使命新定位,如何用好“錢塘新區”這塊省級新區“金字招牌”,同時充分發揮行政區的城市服務功能,為錢塘產業騰飛蓄勢添能?以531.7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作為棋盤擘畫藍圖,錢塘用精密細致的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全域發展要素,布局起“產城人生科文”全面融合的“先手棋”。
始終牢記“一張藍圖繪到底”,錢塘區從高處著筆城市結構布局,構建起“一帶雙城、兩擎三軸”的總體空間格局。
一江春水穿城而過,“一帶雙城”就是以魅力錢塘江生態海岸帶,串起下沙“都市型城區”和江東“田園型城區”,并在東西兩片區高標準打造東部灣新城、江海之城“兩擎”,以期成為未來的“杭州門戶、新區標志”。同時,以德勝快速路-江東大道軸線及艮山東路-12號大街軸線為廊道,構建起一條加速兩片區東西向產業融合的大走廊,布局下沙生命健康產業組團、江東半導體與未來產業組團、臨江新材料產業組團和前進智能交通裝備產業組團,推動各組團內產業延鏈補鏈強鏈,以優勢產業集群實現土地的專業高效利用;在下沙片區、江東片區分別構架起南北發展縱軸,以雙擎引領帶動兩片區產城融合、有機更新,全面展現高能級戰略平臺的品牌形象。
以城聚產,以產興城。錢塘區從細處著手資源優化配置,以城市有機更新仔細雕琢城市形態,提出盤活存量、提質增效的空間布局方案,通過退二優二、退二進三等方式淘汰落后產能。同時,瞄準全球產業最高標準、最高水平,加快完善產業鏈條和產業生態,推動制造業規模和質效“雙提升”,不斷擦亮“錢塘智造”金字招牌,促進一二三產協同發展,從而實現人居環境優美、城市品質優化、產業轉型升級和土地高效產出的目標。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城市有機更新的成果逐漸顯現。眼下的下沙南傳統工業區,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成為低效產業用地變身新產業、新業態的一個縮影。未來,錢塘還將對該地塊的教育醫療等公建配套、公園小品等城市景觀進行優化設計,打造更優的城市服務和“綠意空間”,進一步提升區域整體風貌和生產生活品質,讓傳統工業區煥發新光彩。
與此同時,錢塘區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從深處著力生態賦能。以浙江省生態海岸帶建設為契機,錢塘區將充分融入浙江省生態海岸帶大網絡,發揮江海交匯、吳越交融的歷史人文優勢,依托豐富的人才創新要素及深厚的圍墾文化資源,圍繞“夢錢塘都市創業創新回廊”“錢塘江圍墾歷史文化長廊”兩大標志性項目排兵布陣,打造“沿江社區最宜居、新老交融最品質、要素激活最創新的都市風情型生態海岸帶”,讓產業、城市、人民、生態、科學、文化的深度融合,成為錢塘這一高能級戰略平臺“弄潮兒向濤頭立”的生動詮釋。(首席記者 吳宇翔 通訊員 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