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合格,準備送電!”1月27日凌晨2點,隨著白馬湖動漫城展覽館內一聲指令,3組緊急調集的核酸檢測氣模移動實驗室順利通電。氣膜實驗室投運后,最大日檢測量達30萬管,能滿足日300萬人次的檢測需求。
26日下午4點,國網杭州供電公司接到濱江區防疫指揮中心通知,需緊急為3組氣膜核酸檢測室通電。
任務下達后,國網杭州供電公司濱江分公司搶抓時間窗口、激活應急響應機制、迅速投入戰斗,第一時間成立戰疫情保電共產黨員突擊隊,一面緊急制定供電接入方案,一面迅速集結人員、調配物資、協調裝備。
26日下午5點,最快速度制定完成供電接入方案,針對場地內原有線路不能滿足氣膜核酸檢測室用電負荷需求,方案確定從負一樓配電房新接8路電纜到實驗室。
26日傍晚6點,10臺作業車輛集結到位,第一批電纜物資從最近的倉庫調配到位。
晚上7點,67名現場作業人員全部到場,接電施工全面開展,更多物資從九堡倉庫緊急調出。
“物資到一批施工一批!”9時,現場有條不紊會戰施工。
26日深夜11點,第一條電纜敷設完成,第二條、第三條……
27日凌晨2時,歷時9個小時,全部8條電纜完成敷設調試并順利通電,氣膜核酸檢測室具備投運條件。
疫情就是命令,在這場9個小時的鏖戰中,許多“平凡英雄”再次挺身而出,繼續書寫“每個杭電人都了不起”的新篇章。
徐川子,臨近下班接到緊急調配通電施工人員任務,默默打電話給重感冒的女兒,為自己的再次“失信”道歉后,轉身投入沒有硝煙的戰場。
李哲,負責這次緊急通電現場協調,為了戰“疫”已經連續三年堅守崗位,前往氣膜核酸檢測室通電工程現場前,他毅然退掉返回老家河南的機票:“現在這里更需要我!”
羅慶,本已送妻子孩子返回桐廬,接到任務后立刻調頭,“逆行”回到濱江通電工程現場,投入到供電負荷需求核對、施工裝備對接等工作中。
汪文濤,趕往現場的路上接到父親的來電——這位為杭電事業奉獻了一輩子的退休老班長叮囑兒子:“文濤,你放心,忙你的,爸媽都理解支持!”一通電話讓汪文濤愈加堅定堅守抗疫一線的決心。
氣膜核酸檢測室投運后,國網杭州供電公司還派駐專人值守現場,對保電線路開展不間斷特巡。同時,在杭州全域,31支黨員突擊隊繼續以最快速度、最實作風和最強響應,做好戰疫保電工作。